攻略
(相关资料图)
高秋报道 2月24日,10家权威机构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要为应对外来水生生物,提供“中国方案”。
项目团队包括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组建5大团队,分别从外来水生生物的鉴别、环境适应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数据库构建以及防控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要推出应对外来水生生物的“中国方案”。该项目由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特聘教授董波担任负责人。
项目组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辽河、京津冀水系、黄河、长江、珠江和南流江水系等处,设置33个站点,分季度采集水样,这些样品将被用来监测外来水生生物的扩散状况和发展趋势;将陆续对100余个外来物种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将研发20种以上外来水生生物的eDNA识别技术及检测试剂盒,建立便携式eDNA物种鉴定,构建10种外来生物的基因组图谱、适生区风险评估和扩散模型,建立动态实时监测数据库等,为保障我国重要水域航运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提供权威咨询报告,预警潜在风险,形成防御控制技术储备。
启动会发布了项目LOGO,其形状由中国水系图、5种重要外来水生生物、一面盾牌组成,象征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为国家筑起水生生物安全防护的盾牌。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环境DNA监测水生生物物种。”课题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李晨虹教授解释,生物会在水体里“排”出一些DNA,可以取出一升湖水,提取、监测其中的DNA,并建立监测网络。“这种方式比原先的水生生物调查研究,省力高效,即使水中的DNA浓度很低,也能检测到。”外来物种的监测机制,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监测”。
李晨虹开发的跨物种靶基因富集方法和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用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多国的大学专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外来水生生物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扩大,亟须解决。2022年,中国的“江湖”并不平静:鳄雀鳝现身、福寿螺“北扩”,科学家们加快了科研步伐。(活动方供图)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