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从芝加哥、洛杉矶到上海
(资料图)
作者姓名:古荭欢1,2,孙斌栋1,2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2.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上海,200241
发表刊物:《地理科学》
引用格式:古荭欢,孙斌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从芝加哥、洛杉矶到上海[J].地理科学, 2023, 43(02): 185-196.
摘要:源自西方的现代城市空间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城市的全部特征。我们以城市社会空间分析为例,聚焦高、中、低3类社会/收入阶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这一主题,对中国上海、美国芝加哥和洛杉矶3座典型城市进行跨国对比研究,尝试在捕捉地方性特征的同时提炼有关社会空间的共性规律,为城市社会空间理论体系补充新的认知。研究表明,与美国“外高内低”的社会空间模式截然相反,中国城市呈现出“内高外低”的典型特征;在演化趋势上,美国城市体现为以低社会阶层邻里扩张为主的“社会空间下沉”,同时在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出现了高社会阶层群体向中心城内核的回流,而中国城市则呈现以中等收入邻里扩张为主的“社会空间上升”,同时伴随着中心城区内核少许高收入居民的外流。中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差异源自两国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别,但都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各国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与城市化阶段相对应的;其差异和演变都可以采用城与郊的人口吸引力对比和交通可达性这样的统一分析框架来理解;背后深层次的动力机制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反映了社会地位/收入不均衡在空间上的映射,是优势群体主导区位竞争的空间体现。
01
引言
认识和理解城市的本质是城市研究永恒的主题。采用简洁统一的理论和分析框架来理解城市曾是备受推崇的一种研究范式,然而城市总是复杂多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城市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源自西方的现代城市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国城市的全部特征。过于关注差异使得准确理解城市的本质变得异常困难,基于个别城市所建构的城市理论又难以超越时空的局限,然而承认普遍性和重视特殊性2种城市研究理念却存在持续冲突,不利于对城市本质的探索。抛开学派的边界局限,不执迷于争论而是吸收各家所长、挖掘多元背后的本质规律,才是当下城市研究的紧迫任务。比较研究则是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方法,通过更广阔的尺度与视角,有效发掘截然不同的景观下的微妙相似之处,捕捉潜在的共同动力机制。当下全球正在面临一场新的巨大变革,中国也正值迈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学术争议,完善现有理论,洞悉城市的本质,并指导未来科学决策,深入的跨国城市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尝试以城市社会空间分析为例,聚焦高中低三类社会阶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这一主题,对具有中美城市代表性的上海、芝加哥和洛杉矶三座典型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尝试在捕捉地方性特征的同时提炼普适性规律,为理论体系补充新的认知。02
实证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中微观尺度的研究,数据的精度和可比性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研究采用基于美国的普查区尺度和中国的居/村委尺度统计的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这两类空间单元的居民数量平均值均在4000人左右,确保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两国代表高中低三大阶层的社会空间分类结果均是对连续多年人口普查数据基础上进一步筛选选变量并作聚类所得到的。尽管中美两国城市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户籍与种族的身份标识差别,但都包含了相同的变量特征类别,如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和住房状况等,在反映社会空间阶层/收入方面具有可比性。 进一步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有显著差异。1)从格局来看,中美两国存在长期稳定的城郊社会分化格局差异。美国城市是“外高内低”的社会阶层空间分布模式,而中国城市则为“内高外低”。2)从演变趋势来看,许多变化正在发生。美国城市以低阶层邻里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空间下沉(downward social space)趋势明显,对应社会极化,同时出现了高阶层群体向历史悠久的大城市(芝加哥)中心城内核的回流;而中国城市则体现为以中等收入邻里空间扩张和低收入群体空间收缩为主的社会空间上升(upward social space),同时伴随着中心城内核少许高阶层群体的外流。3)从变化速度来看,美国城市社会空间经历了缓慢而稳定的演变,而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是在时空压缩中发生的。图1 2000年(a)和2010年(b)上海市及中心城区的社会区形态及分布格局
图2 1980―2010年芝加哥(a)和洛杉矶(b)大都市统计区 (MSA)及市域内的社会区及分布格局
图3 中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演变模式
03
结论与启示
宏观审视,两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密不可分。从微观运行机制来分析,中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差异是两国城市在城与郊人口吸引力对比以及城郊交通联系便捷度的不同所决定的,而这又与复杂多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尽管中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空间格局和具体形成原因上不同,但背后深层次的动力机制却是相同的。城市景观和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多样性,其实是源自特定区域对于同一动力机制的缩放和空间化。中美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本质都是社会地位不均衡在空间上的延伸,是优势群体在区位竞争中获胜的空间体现。 认识他国社会,才有可能更清晰地掌握本国的特点,提炼出更具有深度的规律性认识,服务于本国社会。本文通过一种更具可比意义的跨国城市研究,获得更多启发性思考。限于数据的可用性,对于中美两国社会空间分析的变量选取还存在一些局限,对于中国城市长时间演变趋向的追踪还存在不足,是后续研究待完善的方向。[研究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1YJCZH0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1M691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新文科创新平台(2022ECNU-XWK-XK001)]
编辑:张伟佳 审阅:孙斌栋阅读推荐
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我们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