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大涨,又要“骗我”抄底了?|当前观点

  • 来源:腾讯网
  • 时间:2023-06-16 12:23:18

新能源的投资者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次。


(相关资料图)

6月15日,A股迎来了一次久违的普涨。主要市场宽基指数中,除科创50微跌外,其它指数均大涨,创业板更是引领全市场,大涨3.44%。新能源的投资者也终于短暂的回了一次血,中证新能指数(399808)及细分风电、光电、储能、新能源车全面大反弹,光伏产业指数及中证新能指数大涨超5%。

历史的剧情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次的反弹同样让人猝不及防,上一次相似力度的反弹是在五一假期前,但短暂盘整后新能源便继续进入下跌通道,至今跌幅超过10%。

新能源为何再次突然大涨?会是底部反转的开始吗?又该如何看待新能源后市的走势?

新能源上一次的大幅度反弹是在4月26日,当时的原因曾在《泪目!终于反攻了》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原因在于碳酸锂价格的企稳反弹,新能源车带动的新能源整体上涨。这次虽然同样大涨,但原因并不尽然相同。原因则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美货币政策同时传来利好。其中美联储暂停六月加息,国内方面MLF利率下降10BP。应该说市场对于这两件事都是有明确预期的,虽然此前市场曾一度预期美联储会在六月加息,但在临近六月的议息会议前,市场对六月加息的预期已经降至最低,靴子落地后美股也并未有多大反应。而在国内方面,央行在6月13日对逆回购利率的超预期降息10BP,也同样已经反馈在资本市场中,按照目前OMO-MLF-LPR的利率传导路径,市场对6月15日MLF利率的调降同样在预期内,甚至在6月20日LPR报价中,LPR的调降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此次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双重利好,对A股是一个明显的刺激。

其次则是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可能性。国务卿布林肯将在6月的18日至19日访华,中美长时间的摩擦有了缓和的迹象。而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一直受到中美博弈带来海外市场可能面临制裁的压制,因此中美关系如果能出现缓和,对新能源来说显然是利好。

同时,有消息称国轩高科赴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厂得到了拜登政府的批准。要知道受到IRA法案的影响,比亚迪负责海外扩张业务的执行副总裁甚至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表示,美国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而如果国内众多电池厂商能够如国轩高科一样,通过在美建厂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那么毫无疑问,新能源在2023年的增速将会再一次上调。

最后则是外资大买。此前受到汇率影响已经较长时期流出的北向资金,情绪性转好,在6月15日买入超过100亿,选择性的加仓前期超跌的行业,例如新能源、电子和消费等。

因此,可以说是这些因素的共振,带来了全市场的普涨和新能源的大幅度反弹。

问题在于,新能源反弹能否持续?到底是底部的反转还是如上次一样只是超跌后的短期反弹?

要解答这个问题,仍然回到市场当前对于新能源的关注点来看。

对于新能源赛道来说,市场关注仍然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下游还有多大的需求,未来还能不能继续高速增长?二是行业未来竞争格局如何,还会不会更加激烈?三是行业估值怎么样?四是海外形势如何,中美关系是否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海外市场下降?五是当前市场交易的拥挤度如何?

先看直观更容易观察的估值。以中证新能指数来看,其PETTM无论在多长的时间范围内,都处于历史最低位置,截至6月15日,中证新能指数PETTM仅15.73x,相比之下,沪深300指数PETTM为11.95x,创业板指PETTM为33.03x。中证新能指数估值分位在近三年、近五年和成立以来0.4%、0.25%、0.15%的位置上。其估值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处于极低水平。

其次来看交易的拥挤度。以中证新能指数历史上周度的成交额来看,当前新能源交易的热度非常低,周度成交额仅为巅峰时期的25%左右。

而以公募基金对新能源的持仓来看,在申万31个行业中,一季度电新行业成为公募减仓之最。因此无论从交易的热度还是公募的持仓看,当前新能源都是一个热度处于低位的板块,交易的拥挤度并不高,无论是机构资金还是散户,对于新能源可能都抱着冷眼旁观或躺倒不动的状态。

至于中美关系,布林肯访华一定程度上代表中美摩擦逐渐缓和的可能,财长耶伦也称美国希望与中国合作、并强调了与中国在贸易和投资上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中美关系的影响上,可以更乐观一些。

除了这些因素外,行业供求格局可能才是影响新能源表现的更重要因素,也决定着新能源中长期的走势。

需求方面,新能源赛道从2021年10月的高点跌至现在,期间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下跌原因的主导因素就在于预期需求的下滑。这其中既有过去高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效应,也有过去几年政策刺激带来的需求提前透支,特别是新能源车方面。也正因为此,2023年初时,市场对于今年新能源的需求增速是非常悲观的。但从年初至今来看,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都呈现出了“弱预期强现实”的表现。例如光伏,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3年前4月光伏新增装机48.31GW,较2022年同期增长186.2%;4月增速进一步增加,新增光伏装机达到14.65GW,同比增长299.18%。新能源车同样如此,2023年前4个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同样达到了34.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70%,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环比大增28.6%。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已经成为了贡献出口重要的增量部分。

而长期来看, 在光伏上游硅料价格下跌、新能源车上游锂矿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新能源整体的竞争优势是在提升的,所以中长期需求并没有大幅下滑的风险。

供给端的恶化则是当前导致新能源跌跌不休的另一重要因素。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过去几年在下游需求和政策刺激下,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扩产。新能源车行业是不断扩充的造车新势力玩家,光伏则是全产业链无论是主材还是辅材产能的翻倍式增长,以及不断出现的跨界玩家。体现在产业中,国产碳酸锂价格从最高的60万/吨最低跌至18万元/吨,硅料价格同样有类似跌幅,从最高点30万/吨,已经跌至目前不到8万/吨。

供给端的恶化带来的是头部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快速下滑,不仅要面临收入和毛利的下降,同时供给增加还会带来存货的增长,以及相应的存货减值,因此行业的盈利能力未来非常值得担忧。

但是,以光伏为例来看,光伏供给出清从来都不是一个新故事,供给竞争格局的恶化,确实是目前影响厂商盈利的重要因素。但于整个产业链而言,产业链成本的下降反而有益于竞争优势的提升。而且光伏原材料的供给端在过去有显著的周期属性,扩产——市场消化——再扩产,光伏每一轮技术进步或供给波动导致的供给侧出清,都会进一步的提升市占率。对市场的影响,也都会在下一波技术产业化后得到修复,再创新高。

所以,短期来看供给是问题,长期看是竞争优势。

因此综合来看,新能源短期的大涨,可能更多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带来的情绪性回暖,实际基本面没有那么快好转。但资本市场总是先于产业,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价格和指数估值,都已经出现了极强的见底信号,如果秉承长期持有的想法,当前低估的新能源值得抄底买入,也许并不能立刻反转大涨。对于一个长期确定性的新能源而言,仍然需要一点耐心。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旅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